2022/12/6 上午 12:00:00 16072 次瀏覽

口服劑型小百科,你知道你吃的藥是什麼劑型嗎?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文章出處:食藥署

撰文/台灣年輕藥師協會

英國詩人威廉. 布萊克曾寫道:「一砂一世界」,意思是在一粒砂之中,可以窺見世間萬物的奧妙。而大家生病時所吃的每一顆藥丸中,也包含了許多的科技與科學家的巧思,其中包括藥品劑型。什麼是「劑型」呢?簡單的說,就是藥品的型態,藥品的服用方式絕大多數也取決於它的「劑型」。不同的「劑型」能夠幫我們達到許多不同的目的,就讓我們一一介紹各種口服劑型的設計及注意事項:

 

基本錠劑

最基本的錠劑劑型,是將藥品的有效成分與賦形劑透過加壓直接打成藥錠,當藥錠吃下肚子,賦形劑會吸收水分並膨脹,讓原本的藥錠崩散,這時有效成分就會釋出。基本錠劑很常見,使用上也方便,可以直接吞服,吞嚥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以磨成藥粉或剝半之後再吃。不過缺點是沒辦法阻隔藥品的味道,當藥品具有強烈味道時,會讓病人的接受度降低。另外,基本錠劑也容易受到空氣中的濕氣或光線的影響,而產生變質。

 

膜衣錠或糖衣錠

為了改善基本錠劑的缺點,在基本錠劑的外面再裹上一層膜衣或糖衣,這樣不僅可以阻隔藥品的味道,減少藥品本身的刺激性,也能減少錠劑受到濕氣或光線的影響。膜衣錠或糖衣錠的外衣,通常設計在胃部環境溶解,這類藥品如有半或磨粉需求,應與藥師確認。另外,糖衣本身容易吸濕潮解,存放時要特別注意,建議維持在原包裝中,要使用時再取出。

 

硬膠囊

將藥品的有效成分與賦形劑放入膠囊殼中,膠囊的外殼會在胃部溶解,才能將藥品的有效成分釋放。膠囊中的藥品通常是粉劑、小顆粒。膠囊的外殼可以有效阻隔藥品的味道,但更容易受到濕氣影響,導致外殼軟化或吸濕變質。此外,膠囊在吞嚥的過程中也較容易黏在食道上,服用時應該多喝水。在醫師或藥師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吞嚥不佳的病人可以打開膠囊使用。

 

軟膠囊

軟膠囊通常是以膠囊外衣包裹住液體藥品,特別適用於某些難以溶解在水中的藥品。與硬膠囊的特性類似,膠囊能夠阻隔藥品的味道,但也怕潮濕的環境。在醫師或藥師認為適當的情況下,有時也可以刺破膠囊直接服用膠囊內部的藥品液體。

 

腸溶錠或腸溶膠囊

有些藥品容易受到胃酸破壞,或是對胃部組織有較高的刺激性,若不希望藥品在胃部就釋放,這時就會設計成腸溶劑型。腸溶錠是在基本錠劑外面包覆一層可以耐酸的膜衣,待藥品通過胃部,在腸道的鹼性環境中,才會溶解並釋放藥品。腸溶膠囊也是類似的設計,可以使用耐酸膠囊外殼,或是在膠囊內部填充經過耐酸處理的藥品微粒。

 

緩釋錠或緩釋膠囊

為延長藥品的效果,可以使用緩釋劑型,讓藥品能夠在腸道中緩慢釋放,減少病人每天的用藥次數。將藥品進行緩釋的方式有非常多種,有些還是藥廠的專利技術,大多數的緩釋劑型,不建議剝半或磨粉,因為這會導致緩釋的效果被破壞,讓藥品同時大量釋放,體內藥品濃度過高,可能會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

 

發泡錠

發泡錠溶入水中會釋放二氧化碳,讓藥品可輕易被製成氣泡水狀的液體,這類藥品大多有充分的矯味,使用起來又有點趣味,讓病人的接受度較高。不過發泡錠不能直接吞服,溶解時會產熱可能造成燙傷,且大量氣體在腸道中釋放也可能造成傷害。另外,發泡錠裡大多使用小蘇打(碳酸氫鈉)做為發泡的成分,因此有高含量的鈉,高血壓、慢性腎病或心臟衰竭等必須限鹽(限鈉)的病人,必須注意使用。

 

結語

其實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藥品都還是使用基本的劑型設計,以方便病人剝半磨粉,或是調整劑量,但也因此許多病人可能會疏忽自己使用的其實是特殊劑型。而各家廠商的劑型設計技術各有不同,使用時可破壞或操作的方法也不太一樣,一般緩釋劑型的藥品,通常會在藥名上帶有:緩釋、持續釋放、緩慢釋放、長效等字眼,腸溶劑型也多會在藥名上標示腸溶,若有遇到這類藥品,又有磨粉或剝半的需求,可以諮詢專業的藥師。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