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上午 12:00:00 13300 次瀏覽

藥品種類這麼多,怎樣用藥最安全?

文章出處:食藥署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天下雜誌企劃執行

撰文/林又旻

一般民眾在使用藥品上常有些迷思和不清楚的地方,包括:哪些藥一定要服用完畢、哪些藥可以適時停藥,到底飯前吃跟飯後吃真的有差別嗎?吃藥可以配茶嗎?這些都是許多人關心的用藥安全問題,這邊就來幫大家解惑如何正確用藥以確保安全。

 

問題一:藥品如何分類?

為了保障民眾的用藥安全,我國的藥品的分級制度就像電影分級一樣,共分為三級:處方藥、指示藥與成藥。

處方藥就是屬於「限制級」的藥品,必須經由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箋,再經過藥師確認處方、調劑、覆核後交給病人使用,並指導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例如:降血壓藥、安眠藥等。

指示藥屬「輔導級」藥品,不需醫師處方,可在社區藥局購買,但須由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導並依照藥品說明書的方法用藥,例如:感冒膠囊、止痛藥等。

成藥屬於「普通級」藥品,安全性較指示藥高,藥理作用緩和,民眾可以自行購買使用,但使用前仍需閱讀藥品說明書與標示。例如:某些昆蟲咬傷、止癢的皮膚軟膏等。

 

問題二:哪些藥品可以視情況暫停服用,哪些一定要服用完畢?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藥品都須依專業醫藥人員或藥品說明書上指示的用藥頻率持續使用,直到整個療程結束。除非藥袋上有標註「需要時服用」,才能依患者症狀調整使用頻率;這些可以自行調整的藥品,通常是症狀緩解的藥品,像是止痛、退燒藥品等。如果不確定是否可以調整用藥頻次,可在領藥時向藥師詢問。

如果是用於控制慢性病的藥品,如高血壓、糖尿病、降血脂、抗血栓藥品等,則需依照醫囑按時服用,沒有經過醫藥人員的指示,不可以自行停藥或更改藥品服用的頻次。如果要調整相關藥品與服用次數,必須要與醫師或相關醫藥人員進行討論,才能加以調整。

若是使用抗感染藥品像是:抗生素,務必配合醫囑全程服用,即便症狀已經解除,也應該按時服用完畢,切勿自行停藥,才能達到完整的療效,避免產生抗藥性。

問題三:如果這餐忘了吃藥,可以馬上補吃嗎?

是否立即補吃需要視個別情況而定,每種藥品性質都不同;大原則是:當你想起時已接近下次藥品服用的時間時,可以不需要補吃,而是在下次藥品服用的時間正常服用即可;若較接近上一次的服藥時間,或兩次給藥頻率時間的一半以前,就會建議馬上補服。

(圖:忘記服藥時處理的大原則)

問題四:服用藥品時可以配果汁、牛奶或茶嗎?

一般來說,配服藥品仍建議以溫開水為主。

如果服用藥品時搭配茶飲,茶水中的單寧酸可能會影響藥品在體內的吸收,進而影響藥品的療效。像是:某些抗生素、制酸劑等,服藥時搭配茶飲會導致藥品效果減弱,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

另外,牛奶、乳酸飲料、運動飲料或胃乳等電解質製劑,其中的金屬離子會跟某些抗生素或骨質疏鬆的藥品產生螯合作用,阻礙藥品吸收而導致降低藥品療效。故在服用此類藥品時,應避免與牛奶、乳酸飲料等電解質製劑一起服用,並諮詢專業醫藥人員指導正確使用方法。

 

問題五:藥品之間會相剋嗎?

每種藥品的特性和作用都不同,因此多種藥品併用可能導致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病人安全。

大部分藥品在人體的主要代謝途徑是透過肝臟酵素,如果有特定藥品影響肝臟酵素,就可能會影響藥品在體内停留的時間,進而造成藥品的療效降低或是毒性增加。同時服用多種藥品時,應主動跟醫師說明目前用藥狀況,或者是諮詢藥師以瞭解多種藥品併用的相關注意事項。

 

問題六:中藥跟西藥可以一起吃嗎?

中藥既然稱為中藥,代表它也是藥,如果跟西藥併用,可能引起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降低藥物效果或者發生不良反應。而這樣的影響並非將中藥與西藥隔開服用即可解決,應該盡可能避免在同一個治療期間中西藥併用,以免影響身體機能。因此,在未經醫藥人員的指示下,不建議同時使用中藥與西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導致不良反應發生。

問題七:西藥跟營養品可以一起吃嗎?

在開始使用營養品前,病人應主動告知藥師或醫師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品,讓專業的醫藥人員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使用,進而避免併用時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品療效或發生不良反應。例如:病人已經在使用降血脂藥物,就不需再用紅麴來「清血油」。當然,病人也不能以營養品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藥品。因為醫師會開立藥品進行治療,就是醫師判斷單純進行飲食調整已經無法控制病患症狀,必需使用藥品進行疾病管理。

 

問題八:可以在相同時間一次服用多種慢性病藥品嗎?

一般來說,若藥師沒有特別提醒不能一起併服,遇到相同時間服用的藥品,可以一起吃沒有關係。

大多數慢性病藥品不會限制服藥的時間,僅會在藥袋註明:一天一次、一天兩次等,此時病人可自行分配於每天固定的時間服藥。舉例來說,高血壓藥A每天服用一次,病人選擇在早餐飯後服用;B藥物每天服用兩次,可以選擇在早晚飯後服用。這時候病人可以在早上同時服用A藥與B藥,不需刻意隔開時間服用。

另外,如果病人容易忘記服藥時間,可以搭配使用藥盒或特定電子提醒裝置,如:app等軟體的協助,避免漏服藥品,讓用藥更有效率。

 

問題九:飯前、隨餐、飯後,到底是指什麼意思?

飯前很多人會誤會是「吃飯之前」,但其實飯前的意思是「空腹」,也就是飯前一小時服用。這是因為某些藥品需要在胃部處於空腹狀態時,才能容易被吸收利用。

隨餐的意思是:吃完藥「立刻」吃飯或吃第一口飯後吃藥。

飯後服用就代表這些藥品需要在吃飯(胃部有食物)之後才能使用,通常建議在飯後一小時內服藥。

 

問題十:如何簡單辨識藥袋上的訊息?碰到藥品相關問題,可以如何處理?

當拿到藥品時,可以先看一下藥品外觀與藥袋上的照片或描述是否一致;再來就是確認用法與用量,並且確定藥品的適應症,最後再瞭解其相關副作用、注意事項與警語。如果對使用的藥品有任何疑問,可以先諮詢領藥時的藥師,想要更進一步瞭解相關藥物,目前有許多醫院已經開辦「藥師門診」,民眾可以掛號去諮詢藥品相關問題,唯有多瞭解正在使用的藥品,才能保障自己的用藥安全。

(圖:拿到藥品須確認藥袋上用法用量、藥名、注意事項、警語與副作用)

 

諮詢專家:

臺大藥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 臺大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師 林欣儀藥師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