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 上午 12:00:00 11057 次瀏覽

挑選不鏽鋼鍋具 先理解各型號與使用需求

文章出處:食藥署

不鏽鋼鍋具的耐用性、抗腐蝕性、導熱佳以及售價親民等特性,已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鍋具,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但你知道什麼候該用304或316嗎?家裡的不鏽鋼產品是200、300或400系列?

正確認識數字編號及其用途

不鏽鋼鍋具上常見數字的編號各代表什麼意義,使用不鏽鋼產品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陳泰源副教授針對不鏽鋼產品一一解析。

不鏽鋼的主要成份為鐵,再依不同目的增加元素以達到抗腐蝕、耐酸鹼的能力。不鏽鋼通常需含有10.5%以上不易生鏽的「鉻」,再加上抗腐蝕的「鎳」所組成。不鏽鋼餐具上常見的數字標示如:18-0、18-8、18-10,則為不鏽鋼成份中的「鉻」、「鎳」元素比例。

依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訂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不銹鋼材質依不同材料表面加工、耐蝕性、金屬含量不同,其合金編號可分為不銹鋼200、300、400系列。其中300系列的使用最為廣泛,佔市面不鏽鋼食器的7成,主要由「鉻」與「鎳」所組成,最常見的有304、316型號,304不鏽鋼具良好抗腐蝕性,很適合作為盛裝食物的餐具。316不鏽鋼相較於304不鏽鋼,多了「鉬」元素,更堅固也更耐腐蝕、抗氧化,尤其是針對像生理食鹽水或是含鹽份的湯頭等含氯成分,316有更佳的耐腐蝕效果,因此除了食器、也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材。200系列以「鉻」、高「錳」與低「鎳」所組成,由於抗腐蝕的「鎳」比例較低,相對容易生鏽。400系列則以較為剛硬為其特色,常使用於製作刀具。

 

不鏽鋼容器具錳溶出?專家破解坊間迷思

曾有傳言認為200系列的餐具有可能因為盛裝食物而溶出過多的「錳」金屬,此為誤傳,食藥署曾於101年針對不同材質不鏽鋼錳之溶出試驗,結果顯示200系列鋼材的錳溶出量,遠低於日常食用一碗80 g糙米飯所攝取之錳量,錳本即為人體必需元素,故正常使用下,民眾可不必過於擔心。

正確挑鍋 劣質out

坊間有說法認為可以不鏽鋼鍋具是否帶有磁性、或厚薄度來驗証其優劣和真偽,陳泰源副教授說明這些方法都非絕對,不鏽鋼是否具有磁性及其厚薄度,是根據其製作材料冶煉化學成分與加工狀態不同而定,並非代表不鏽鋼之效果。購買不鏽鋼產品時,可依個人使用需求從材質編號辨別,並挑選信譽良好之品牌、通路之產品。

若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不鏽鋼器具開始有生鏽或沾黏的狀況,即可汰換。不管是哪種系列的不鏽鋼之所以有「不生鏽」的效果,很大的原因為其材質可形成隔絕氧氣的保護膜,抑制氧化鐵(鐵鏽)的生成,因此在使用上應避免接觸酸鹼時間過久與處於含水環境過長,清洗後記得擦拭乾淨保持乾燥,有助於延續不鏽鋼鍋具的壽命。

本篇文章與食力合作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