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1 上午 12:00:00 6615 次瀏覽

血壓藥怎麼越吃越多種?能不能自己「調整」一下?

文章出處:食藥署

撰文/台灣年輕藥師協會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且需要重視的慢性疾病,根據我國的調查,18歲以上的成年人約26%具有高血壓的問題,65歲以上老年人更有高達63.5%患有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被認為會損傷血管,並增加中風、心衰竭、腎衰竭、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發生率。目前臨床上已有許多控制血壓的藥品,病人若依指示正確使用,則可以減少高血壓的併發症。然而,數據也顯示約有一半的高血壓病人並沒有將血壓控制在良好的範圍,本文接下來將會破解一些對於使用降血壓藥的迷思。

只要血壓不高就可以不用吃血壓藥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先知道血壓的正常的範圍。在量測血壓時,通常會測量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是心臟收縮與舒張時所量測到的血壓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高血壓是連續兩天測量血壓結果發現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不過近年來有些醫學協會將標準設定的更嚴格,認為收縮壓超過130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就是第一期高血壓。

而人體的血壓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含情緒、運動、水分攝取等。一天之中血壓也會有所波動。因此,我們從單一次血壓測量是無法推論血壓的控制狀況,也不應該只因一次血壓值正常就貿然停藥。另外,目前常用的血壓藥效果幾乎都可維持一整天甚至以上,因此當量測血壓時,若身體還處於藥效維持的狀況,這時量到正常的血壓值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貿然停藥,則等到藥效消退後,血壓就可能開始上升。吃吃停停的用藥習慣,除了會讓血壓不穩定之外,也使得高血壓治療的評估變得困難。建議一般高血壓病人應維持穩定服藥的習慣,除非醫師另有指示。

 

為什麼血壓要越吃越多?可以自己調整一下嗎?

這是許多高血壓病人的共同疑問,為什麼自己用的血壓藥種類越來越多,甚至需要吃到三至四種藥?正如同前面所提,人體的血壓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藥理學上常用來調控血壓的生理機制有:心跳、交感神經、腎臟排水、血管收縮等,而每種藥品通常只作用於一特定機制上。

 

藥效具有天花板效應,換句話說,當某種藥持續增加劑量,能夠繼續降低的血壓值會越來越少。除此之外,繼續劑量增加還可能達到藥品的毒性區間,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因此當某一種藥品使用到某個劑量後,若血壓仍未達標,醫師會選擇加入新的藥品,而不是繼續增加同一種藥品的劑量,這是為了在療效與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

 

另外,高血壓病人如果有合併其他慢性疾病,醫師也會依據病情,選用多種藥品或有多重效果的藥品來進行治療,例如高血壓合併心搏過速的病人可以使用乙型受體拮抗劑,除了可以降低血壓,也可以緩和心跳。這可以讓藥品的效益最大化。因此,病人不得自行調整用藥,否則可能增加副作用,或是讓藥品療效不如預期。

為什麼不同血壓藥上面的含量差異這麼大?是否吃含量較小的副作用比較少?

每一種藥品的分子大小不同,作用的位置也不相同,因此血壓藥雖然都可以降血壓,但並不能直接去比較他們的含量。舉個相似的例子來說,蔗糖與果糖都是常用的甜味劑,但同樣重量的蔗糖與果糖能夠達到的甜味效果並不一樣,而蔗糖與果糖除了甜味之外,其香氣與性質也不同,因此適用於不同的食譜,但我們不能說其中一種糖就優於另外一種,兩者也不能直接比較,而是必須看狀況來使用。

血壓藥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藥品的含量比較少,是因為他只要這些含量就可以達到足夠的效果,但這不代表他會比別種藥來的有效,或是副作用比較少。有關於藥品的含量,我們只能於同一種藥進行比較。

結論

血壓的控制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議題,甚至高血壓也被稱為是萬病之源,但許多人可能因為對疾病與藥品效果不了解而誤用藥品,使血壓控制變得困難,也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許多用藥迷思可能會危害大家的健康,建議大家若有調整用藥的需求,仍需要先與專業的藥師或醫師討論,切勿自行調整用藥內容,以提高用藥安全並維持藥品效果!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