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26 上午 12:00:00 33964 次瀏覽

吃西藥傷腎又傷肝,所以盡量不要吃對嗎?

文章出處:食藥署

撰文/台灣年輕藥師協會

在華人世界的傳統中,有著一套藥物使用的理論與文化,根據神農本草經的紀載,藥品可被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藥是作為養生之用,被認為無毒,因此可以多服久服,而相對的下藥則是用於治病之用,具有毒性不可久服。在這樣的觀念之下,所謂養生的「藥品」其實更常是養生「食品」,藥食同源的文化也這樣孕育而生。

然而隨著時代的推進,以科學為基礎所開發的現代藥品(西藥),已成為世界各國用藥的主流,在華人地區當然也不例外。只不過西藥發展的脈絡與傳統的中醫藥具有非常大的不同,也因此若以華人傳統的藥品觀點來檢視西藥,則西藥大都是用來「治病」,也不建議沒有疾病的人任意服用,因此西藥很有可能會被歸為「下藥」。但是西藥的使用概念畢竟與中藥不同,如果我們想要更認識西藥,就必須要了解西藥開發與使用背後的邏輯。

 

萬物皆是毒!重點是劑量!

吃西藥傷肝又傷腎,這句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從現代醫療的觀點來看,只要是藥品就可能造成副作用,其中當然也可能包含肝腎毒性。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要吃多少劑量才會發生這些問題?又或者發生的機率有多高呢?

在西藥發展的理論中,科學家認為只要能被人體攝入的物質,都具有毒性,差別僅在於需要攝入多少的劑量才會產生毒性,這個觀點被稱為「劑量-反應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舉個例子來說,純水適當飲用是無毒,在短時間內飲下大量的純水時,身體就可能因為吸收過多水分而導致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嚴重者也可能會致命,因此,即便是純水也具有毒性,只不過純水要導致人體產生毒性反應,需要很大的劑量。

進一步來思考,身體的各個器官由於結構與功能的不同,所能承受的藥品劑量也都不一樣,如 : 有些藥品只需要較小的劑量就可能在肝臟產生毒性,有些藥品則是比較容易造成腎臟的毒性。除此之外,由於每個人的基因或體質不同,每個人能夠承受的藥品劑量也不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不只西藥可能傷肝腎,中藥也可能導致副作用,事實上早就有許多中藥材因為容易導致腎衰竭而被禁用,而大量使用草藥導致的猛爆性肝炎也時有耳聞。

 

對於西藥副作用的解釋與應對策略

隨著科學發展,科學家發現了人體的細胞有著許多種不同的受體,這些受體與特定的分子(被稱為配體)結合後,受體就會活化並產生各種不同的生理反應。科學家後來發展了「鎖鑰理論(Lock and Key Theory)」,這個理論認為,受體與配體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受體就像是一把鎖,只要能夠插入合適的鑰匙(配體)就能解鎖活化下游的生理反應。因此科學家在設計藥品時,會將藥品盡量設計成只作用在目標受體更精準地達到我們所希望的效果。

現代的西藥在上市前都必須進行臨床試驗,這些試驗必須納入上千甚至上萬人,藉此來觀察大部分的人們在吃了藥之後,是否真的能夠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觀察是否發生未預期副作用。但即便如此,臨床試驗也無法真正反映所有人可能發生的狀況,為此西藥又發展了「上市後監測(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也就是藥物在上市之後,仍持續地去監測人們用藥後的反應,並在必要的時候提醒用藥的病人注意相關風險。我國在民國87年建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只要用藥後發生非預期的反應,無論是醫療人員或是ㄧ般民眾,都可以使用通報系統進行回報,專業人員也會定期分析通報的內容,評估是否有特殊的藥物不良反應訊號,並進行風險溝通讓大眾更快知道不良反應資訊並可及時防範。

總而言之,西藥在設計的過程中已經盡量降低藥品副作用的風險,但由於用藥的人數眾多,每個人的反應不同,因此我們還是要認知到副作用仍然可能發生,而且在特殊的體質或狀況下,還可能發生罕見的副作用,為了使大家都能夠注意用藥後的狀況,廠商被要求必須在仿單中,完整的列出病人使用藥品後曾發生的不良反應,提醒民眾注意相關用藥風險,避免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用藥的原則:利大於弊

用藥時必須評估風險與效益,當效益大於風險時,藥當用則用。這也是整個藥物治療最核心的概念,但也是最難處理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用藥,例如,降血壓或血糖的藥品,是用來控制這類慢性疾病,它們能夠有效的減少因為慢性病導致的併發症,又或者抗生素類藥品,若不及時對感染進行治療,在某些狀況下病人可能會因此死亡。使用上述這類藥品的效益非常明顯,在臨床上會強烈建議病人依照醫師囑咐來用藥,不應自行調整劑量或是停藥。相反地,有些藥品是用來緩解病人不適感,例如止痛藥或是抗一般過敏的藥品,這些緩解症狀之藥品,無法直接控制或治療疾病,因此待症狀緩解後即可停止服用。

為利效益與風險評估,醫療人員與病人在用藥之前應該有良好的溝通。病人必須讓醫療人員清楚自己的需求,醫療人員也需要透過專業知識提供病人合理的選項,才能達成讓用藥的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由於藥物治療涉及許多專業知識,民眾在用藥時應該配合醫囑或藥師指示服藥,不應擅自更動用藥方式,若有任何疑慮也應該諮詢專業的藥師。

 

結論

讓我們再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西藥傷腎又傷肝,所以盡量不吃對嗎?這題的答案應該是:西藥確實可能傷肝腎,但並不是全部的藥發生的機率都一樣,錯誤的用法用量更是會提高不良反應的風險,民眾在用藥前應該詳細閱讀仿單與醫囑,了解使用藥品的效益與風險,如果吃藥的效益大於風險,那藥還是得好好地配合醫囑吃喔!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