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0 上午 12:00:00 13540 次瀏覽

常備醫藥箱-內用藥篇

文章出處:食藥署

 

幾乎每個人的家中都會有常備醫藥箱,提供家人在無法立即就醫或是症狀輕微的情況下,緩解感冒發燒、皮膚過敏、腹脹腹瀉等等的不適。然而,雖然常備醫藥箱非常普及,但內容應該放些什麼卻也困擾了許多人,若是症狀發生時,才發現沒有相關的常備藥,那可真是令人頭疼的事情。本文在此介紹一般家庭常備藥可準備哪些藥品,基本上就可應付大多數常見輕微症狀。

 

  • 鎮熱止痛藥

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

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

  • 抗組織胺(抗過敏藥)

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

  • 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

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

  • 止咳化痰藥

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以上藥品基本上就能應付大部分的輕微疾病症狀,民眾們在選購非處方藥時也會發現,藥局架上亦有許多複方製劑產品,例如綜合感冒藥等,這類產品會在同一顆藥丸或膠囊中同時包含上述各種藥品,讓病人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不過複方製劑產品的缺點也在於無法針對症狀來用藥,若民眾僅有一種症狀,此時使用複方製劑就會額外使用不需要的藥品,因此在選購家庭常備藥品時,這也應該納入考量。最後仍要提醒,家庭常備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並沒有辦法治療任何疾病,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就醫仍是最安全也最好的做法。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