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上午 12:00:00 81141 次瀏覽

傷口處理學問大,用對敷料可以幫助傷口癒合!

文章出處:食藥署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天下雜誌企劃執行

撰文/林又旻

不小心摔倒或是割傷,都會在皮膚上造成傷口,許多人會去藥局買紗布回來自己處理,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除了可能會留下難看的疤痕外,還有可能造成傷口感染。所以,如何處理傷口、用對敷料,就是一門大學問。

皮膚的構造

提到傷口,就需要先了解皮膚的構造。在人體的皮膚可以分成三層(表皮層、真皮層與皮下組織),最外層的是表皮層,它是人體與外界的介面,主要的構成細胞為角質細胞,主要是保護身體免於外界的傷害,像是:日曬、摩擦、冷熱傷害、細菌或微生物入侵等;表皮層的細胞會由基底層不斷往上增生,取代老化或脫落的角質層,大概每28天會新陳代謝完畢。

真皮層主要是由纖維組織構成,它是維持皮膚彈性最重要的部位,同時也因為有血管經過,所以表皮層的營養也是透過真皮層輸送至表皮層細胞。如果真皮層受損時,就會影響皮膚營養的供應。

皮下組織通常由脂肪細胞構成,主要的功能是防止體溫逸散,並且提供緩衝功能。從皮下組織以下,就會是肌肉,最後才是骨骼。

(圖:人體皮膚構造,由上至下分成表皮層、真皮層與皮下組織。)

 

傷口種類

皮膚受傷後會產生傷口。依照傷口顏色可以分成四種傷口:黑色傷口、黃綠色傷口、紅色傷口跟粉色傷口;而傷口的顏色會跟傷口目前的情況有關係。

黑色傷口:通常會呈現黑色傷口,代表表皮部分已經結痂壞死,但不代表裡面沒有感染,最常見的狀況就是褥瘡。這時患者不應該放任不管,而是需要透過醫療人員協助,將壞死組織處理掉,進行內部的清創,如果內部有感染,則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

黃綠色傷口:出現黃色或黃綠色傷口,這是傷口中受到感染,並且已有腐肉產生,這時候應該要進行清創,並且使用抗生素抑制細菌增生,這時候傷口會有組織液滲出,所以需要使用紗布或敷料吸收這些滲出液,避免滲出液成為細菌增生的溫床。

紅色傷口:通常出現鮮紅色的傷口,代表皮膚的上皮細胞開始增生,逐步恢復當中,這時候需要預防感染,所以傷口需要跟外界隔絕,避免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傷口,造成二次感染。

粉色傷口:出現粉色傷口,代表傷口逐漸癒合,這時候需要適當的濕潤環境,讓傷口部分可以快速癒合,這個時期如果處理得當,就不容易留下疤痕。

 

傷口的照護

過去的傷口照護認為傷口要乾燥,但是從2003年開始,對於傷口照護開始有不同的見解,到了2017年,歐洲傷口照護管理協會(European Wou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的研討會中,一篇發表在《德國皮膚科學會》(JDDG,Journal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Dermatology)的論文認為,傷口的清潔必須要有五個要點:

 

M(moisture balance)

是指傷口需要適度濕潤,才能提供良好的癒合環境。但要注意的是:這邊所說的濕潤並不包括傷口滲出的組織液,相反地,組織液當中含有養分,會讓細菌滋生,所以必須要能夠吸收組織液。

 

O(Oxygen balance)

過去的研究發現:提供充足的氧氣可以幫助傷口癒合,因此目前有許多較為嚴重的傷口,都會使用高壓氧進行治療。

 

I(Inflection control)

在照護傷口時,必須要避免傷口感染或發炎,傷口一旦發炎,就會影響癒合的時間;而且如果沒有妥善照顧,甚至可能引起嚴重組織感染,例如:蜂窩性組織炎。

 

S(Support)

在傷口處理治療上,可以透過一些輔助性的治療策略,來幫助傷口癒合,像是負壓治療等,可以透過某些特殊敷料來達到輔助效果。

 

T(Tissue management)

傷口組織必須要進行清創,將壞死的組織進行清理,避免這些組織成為細菌增生的環境。

 

傷口的敷料種類

由上述說明可知,目前傷口處理方式已改變,適用的敷料也大不相同,目前常見的敷料有:紗布、薄膜敷料、人工皮、水凝膠敷料、泡棉敷料、含銀敷料、矽膠敷料等。

紗布:

紗布是最常見的敷料。通常傷口清創後會塗抹抗生素,覆蓋上紗布,之後定時用食鹽水(如果真的無法取得食鹽水,可以用煮沸過的冷開水)進行濕潤,幫助傷口恢復。除了一般紗布外,也有較不容易黏著的石蠟紗布可供使用。但不管是醫用紗布或是石蠟紗布,都會有黏著在傷口上的情形,當進行紗布替換時,有可能會些微撕裂傷口,造成傷口癒合緩慢。

(圖:紗布)

薄膜敷料:

薄膜敷料是指在紗布外面有一層薄膜覆蓋,避免傷口直接接觸水或空氣,通常適用在需要進行洗滌、沐浴時使用,這類敷料也能保持傷口濕潤。缺點是無法吸收滲出的組織液,可使用其他敷料搭配使用。

人工皮:

人工皮是一種常見的敷料,可以密閉傷口,加上顏色貼近膚色,較為美觀。但由於人工皮只能吸收少量滲出液,所以傷口如果有發炎或感染時,不建議直接使用人工皮;簡單來說,人工皮常用淺層或小範圍的傷口,例如:雷射治療後的傷口。

一般來說,使用人工皮的時機點,通常是傷口快要復原時,避免碰撞影響傷口癒合,若是傷口還在發炎時,就不適合使用人工皮。此外,痘痘貼也是屬於人工皮,因此在痘痘發炎時最好不要使用,而是發炎過後,傷口尚未復原時再使用為佳。

(圖:人工皮 攝影:林又旻)

親水性纖維敷料:

親水性纖維敷料可以吸收傷口滲出的組織液,同時可以提供濕潤的環境,幫助傷口癒合。目前也有廠商研發出含銀離子的親水性纖維敷料(如下圖),它可以吸收組織液且抑菌,並保持傷口的濕潤,但成本也較高。缺點是外層需要另外一層敷料幫助固定包紮。

(圖:含銀離子的親水性纖維敷料 攝影:林又旻)

泡棉敷料:

顧名思義,泡棉敷料就是敷料中含有泡棉,這樣的敷料可以幫助吸收滲出的組織液,並且提供固定的效果,也可以長時間使用。但缺點是因為其溼潤度不夠,乾燥的傷口並不適用。

(圖:泡綿敷料 攝影:林又旻)

 

含銀泡棉敷料:

這類泡棉敷料中含有銀離子,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降低傷口感染的風險。這類型的敷料通常用於傷口有感染、或是希望避免傷口感染時使用,但如果對銀離子過敏的患者則不適合。含銀敷料通常呈現灰色,存放時間越久,顏色會越來越深,屬於正常現象。

(圖:含銀泡棉敷料 攝影:林又旻)

水膠敷料:

水膠敷料可吸收少量滲出液(尚無臨床證據可抑制疤痕增生),所以在傷口逐步癒合時,可以使用水膠敷料。

(圖:水膠敷料 攝影:林又旻)

 

如何正確使用敷料

在敷料的選擇上,需要視傷口狀況而定。如果是正在進行清創,還是要使用傳統的紗布搭配抗生素、食鹽水進行照護;如果需要進行傷口附近的清洗時,可以搭配薄膜敷料使用。如果需要抑制傷口感染、防止滲出液,可以搭配含銀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或泡棉敷料。如果傷口逐漸癒合,可以使用人工皮,或者是含有矽膠的敷料。

透過這些說明,可以得知目前現在的傷口照護觀念已大大改變,因此在傷口的照護與敷料選擇有所不同,使用對的方式與敷料,不但可以降低傷口感染的可能性,也可以避免疤痕產生。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防疫期間建立良好衛生習慣、維持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人潮擁擠及密閉空間請務必戴上口罩。正確佩戴口罩能有效降低傳染風險,是最有效的保護自己及身邊親友的方式,防疫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專家諮詢:

長庚醫院皮膚部部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鐘文宏醫師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