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上午 12:00:00 4168 次瀏覽

重陽踏青好風景,路邊野菜不要採

文章出處:食藥署

近年來採食野菜風氣盛行,民眾利用假期出遊郊外山間,隨手採摘野外植物或就地烹煮分食或攜帶回家加菜,然而許多野外的植物含有強弱不一的天然毒素,不慎誤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食藥署歷年來食品中毒案件統計每年均有中毒案例,民眾將有毒的「歐洲黃菀」、「綠褶菇」及「姑婆芋」等野外植物,當成一般可食用的「山茼蒿」、「白色食用菇」及「芋頭」吃下肚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嚴重時常危及性命。

重陽節慶踏青望遠,除了享受美好的自然風景,也提醒民眾勿採食來路不明野菜以免誤食中毒,輕則影響節慶愉快的心情,嚴重時甚至危害健康。

圖/歐洲黃菀

「歐洲黃菀(Senecio vulgaris)」,分類上屬於菊科、黃菀屬,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於郊區、菜園附近及路邊草叢常可見它的蹤跡。「歐洲黃菀」與「山茼蒿」,兩種植物同屬菊科,葉形相似,歐洲黃菀含有「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這類的生物鹼,誤食會造成肝臟方面的損害,嚴重則導致死亡。

圖/綠褶菇

「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Meyer : Fr.) Massee)」,菌蓋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寬5~20公分,菌柄長10~20公分,粗0.8~2公分,因其型態、色澤與可供食用之白色雨傘菇(Marolepiota procera)類似,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當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這是可辨識的重要特徵。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圖/姑婆芋

「姑婆芋(Alocasia odora)」,又稱海芋、山芋、觀音蓮、天荷芋等。姑婆芋植株與芋頭相似,芋頭葉面具有絨毛,其地下根具有紫色斑點,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地下根細長,且偏黃色,兩者在野外有時不容易辨識,因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故根、莖、葉皆不可入菜,所含植物毒素成份「草酸鈣、氰酸及生物鹼」會使誤食民眾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有些患者還會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症狀。

天然的不一定「尚好」,民眾切勿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參考資料:

食品藥物管理署〈溫馨小叮嚀~春節假期出遊勿採食來路不明野菜〉

食藥署食藥闢謠專區〈野地的芋頭天然無農藥,可以採摘食用,請問這是真的嗎?〉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