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5 上午 12:00:00 4593 次瀏覽

驚蟄打雷下大雨,不只收衣服,也要注意食品保存

文章出處:食藥署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在這個時候天氣開始逐漸轉暖,通常都會伴隨打雷下雨,而且會是隆隆的雷聲,因此「驚蟄」意即大自然環境中以打雷下雨的方式,驚醒還在冬眠蟄居的動物。

    氣溫開始逐漸明顯升高、雷雨的機率也增加,台灣在驚蟄後也準備迎接新雨季的到來,常常會有連續性的降雨出現,造成局部的大雨或豪大雨的現象,所以在驚蟄節氣後出門,最好隨時留意是否需要攜帶雨具,避免臨時性降雨導致感冒或身體不適。

    打雷下雨時,不只是要注意雨具、衣物的乾燥、房屋的排水等等事項,也要特別注意家中食物及飲水的保存環境,千萬不要有發霉「長香菇」的狀況。潮濕的環境中,空氣中水分含量較高,有些食物一但開封之後就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甚至可能會有結塊變質的狀況,像是鹽、餅乾零食、米糧、乾香菇等等,而且潮濕的天氣容易滋生細菌,讓食物發生霉變。

    此時食品衛生和保存條件就格外重要,尤其台灣氣候高溫潮濕,是最適合許多微生物生長繁殖,如果不特別注重飲食衛生,很容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

    微生物要在食品上存活繁衍,需要環境中有夠高的「水活性」,也就是「微生物能利用的水分」之比例,可以簡單區隔成食品內部及外部的水活性。

    食品內部的水活性即指食品本身所含的水分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比例,通常食物水分越高微生物越容易生長繁殖,不過也有些特例,像是蜂蜜或是檸檬汁、汽水等酸性飲料。以蜂蜜為例,蜂蜜屬液體,水分含量算高,不過水分幾乎都被糖類佔據,微生物無法獲得水分,自然非常難存活;而檸檬汁、汽水等酸性飲料則是因為具有酸性,部分微生物難以在酸性環境中生長,也難以存活。

    不過難以存活並非代表無菌,可能會有少數微生物在裡面休眠,如蜂蜜中的肉毒桿菌孢子,或是嗜酸(喜歡酸)微生物,或是酸鹼程度逐漸減弱,都會讓微生物有機會滋長。

    食品外部的溼度也會對食品保存有影響,潮濕的環境有利於絕大多數的微生物存活繁衍,像是黴菌就喜歡潮濕的環境,而細菌或酵母菌大多也喜愛潮濕,這樣可利用的水分更多。

    食品保存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如何降低環境中的「水活性」,可以透過鹽醃、糖醃等醃製方法,或是烘烤、油炸、風乾等乾燥方式降低食品內部的水分,同時隔絕外在環境的水分,像是密封包裝、乾燥劑等等方法,這些方法都有助於避免微生物增生。

因此在雨季中,小編建議保存食品的四個小方法:

1.快吃(這我最擅長):每日購買的食材量不宜過多,盡量吃當天選購的食物,快速趁新鮮食用,減少微生物有機可趁的時間。

2.乾燥:保存環境維持乾燥,可以透過早晚關窗、乾燥劑或木炭、密封袋或防潮箱、關緊醬醋調料的瓶蓋等方法防止空氣中的水分被食物吸收。

3.低溫:冰箱透過低溫使濕度降低,而且低溫通常也能使微生物繁衍減速,藉此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所以可以利用冰箱保存食材,不過在冰箱開關與食物拿取的過程中,大量的濕氣會依附在食物上,使得食物更加潮濕,所以還是盡快吃完比較安全,儘量不要有N年前存放的食物。

4.通風:麵粉、米糧、蒜頭、薑蔥等都要放在通風處,使積蓄的水氣容易發散。

    台灣是個高濕度的環境,稍不注意食物很容易就會發霉變質,所以平日就要所準備,保存食品大作戰。

 

參考資料:

食藥好文網〈延長保存 不必全靠防腐劑〉

食藥署《低溫食品物流業者衛生安全宣導手冊》

食藥署《米食材風險管控參考手冊》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