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5 上午 12:00:00 13265 次瀏覽

破解止痛藥的迷思

文章出處:食藥署

「怎麼辦,等一會要開重要會議,可是現在突然肚子痛,抽屜裡有一顆止痛藥,先吃了再說吧!」

等等,止痛藥能隨便吃嗎?不管是牙痛、頭痛、肚子痛、胃痛、生理痛……,「痛」也許不是大病,卻是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會影響工作及心情,如果一顆止痛藥就能止住疼痛,那不是太好了嗎!

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年花在止痛藥劑的金額約高達40億元,大約吃掉幾十億顆止痛藥,可見得國人對於止痛藥的依賴有多大。但是藥品就像兩面刃,對症下藥能治病,用錯藥也會傷身。 止痛藥依特性分為成癮性與非成癮性兩種,前者例如嗎啡、可待因等具強效的麻醉性止痛藥,因為具成癮性,屬於管制藥品,需有醫師處方才能使用。

非成癮性的止痛藥又分為單純止痛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為普拿疼、tylenol(泰諾),具鎮痛解熱功效,適用於頭痛或其他急性疼痛如肌肉筋骨痛,但因不具消炎作用,不適用於有發炎情況的止痛。

另一種非成癮性的止痛藥,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ibuprofen、naproxen等藥品,具有止痛抗炎功能,常被使用於例如受傷引起的肌肉發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目前民眾較常服用的屬「非成癮性」止痛藥,由於部分屬於指示藥,若不注意,很可能因使用過量造成副作用。建議大家在購買止痛藥時,記得向藥師諮詢正確服用方法,挑選適合的止痛藥。如果使用三天症狀仍未改善,就要立即看醫生,找出疼痛的原因,趕緊對症下藥,以免延誤病情。

 

參考資料: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66期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