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4 上午 12:00:00 25267 次瀏覽

正確瞭解類固醇,別再聞之色變!

文章出處:食藥署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天下雜誌企劃執行

撰文/林又旻

提到類固醇,就會想到「月亮臉」、「水牛肩」,似乎服用類固醇就一定會產生嚴重副作用。但這類疑慮,可能來自於對類固醇錯誤的認知。事實上,只要正確使用,類固醇就是貨真價實的「美國仙丹」,可快速治療相關疾病,幫助病患康復!

 

 

關於類固醇的迷思

很多病患在使用類固醇上有一些迷思,像是:

  • 類固醇會傷胃傷腎又傷肝?
  • 開始吃類固醇的話,就要用一輩子?
  • 進行類固醇治療時,如果沒有異狀就不要吃?
  • 吃類固醇會變胖,而且有很多副作用?

 

關於這些迷思,其實都是對類固醇的不瞭解所產生,尤其當中夾雜著許多半真半假的訊息,更使民眾容易誤信。

 

類固醇會傷胃傷腎又傷肝?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確可能會有胃潰瘍的問題,而且會暫時抑制腎上腺的功能,但只要依醫師指示服藥,多注意副作用徵兆,即時告知醫師,就可以避免嚴重副作用的發生。

 

類固醇需要用一輩子?

臨床上,急性期時醫師會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來調節免疫機能,症狀趨緩後,醫師會依照病情需要,搭配其他免疫調節藥品進行治療,慢慢減少類固醇用量,也有停藥的可能性。再來,很多人會認為「進行類固醇治療時,如果沒有異狀就不要吃」,這樣的觀念真是大錯特錯,為達最佳治療效果,應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或增減藥量,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疾病惡化。

 

吃類固醇會變胖,而且有很多副作用!

長期高劑量類固醇治療時,確實可能會出現月亮臉、腹部堆積脂肪、水牛肩(頸背部突起)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與類固醇使用劑量及時間相關,只要疾病獲得控制,醫師會依據病情適度調整類固醇用量,這些副作用就會隨類固醇用量減少和飲食控制,而慢慢恢復正常。

 

什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正式名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就是所謂的「皮質醇」,是人體中正常生成的荷爾蒙,由腎上腺皮質所分泌,主要的功能是調節身體內葡萄糖的代謝,促進脂肪與蛋白質的分解。

 

人體內類固醇的分泌由腦部下視丘進行調控,當人體需要生成類固醇時,會由下視丘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CRH會促進腦下垂體前葉釋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將體內的膽固醇合成為類固醇。天然類固醇的分泌受到日夜節律、壓力、飲食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早上7~9點是高峰,然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下降,下午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會較低。

(圖一:人體天然類固醇生成之路徑)

 

簡單來說,類固醇是人體本就會自己產生的荷爾蒙,而且會自行代謝;人工的類固醇藥品也一樣,會經由腎臟代謝排出,不會堆積在腎臟內,也不會累積在體內。

 

類固醇的作用機制

 

當人體細胞遭到外來攻擊或傷害時,身體會啟動發炎反應,釋放出發炎物質,增加體內的免疫細胞可以對抗外來物,同時也會引起局部的紅、腫、熱、痛。想要緩解這些紅、腫、熱、痛的症狀,就需要阻斷發炎反應。

 

磷脂質脂解酶A2(phospholipase A2,簡稱PLA2)是啟動發炎反應的第一步,它會促使細胞內形成相關的發炎物質,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素等;所以抑制PLA2,就可以有效地抑制發炎反應;而類固醇正是直接抑制PLA2,達到抑制發炎反應的目的。

(圖二:人體發炎反應過程)

 

正因為類固醇作用點是發炎反應的初期,就像水源上游一樣,當上游被斷水後,會影響中下游的化學反應,因而可能出現許多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類固醇時,醫師會更加謹慎。

 

類固醇的作用及副作用

類固醇可以調節免疫機能,常被用來治療免疫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多發性硬化症、氣喘、過敏、蕁麻疹等。在器官移植後,為了避免免疫排斥反應,醫師也會使用類固醇進行輔助,降低移植後的排斥反應。另外,類固醇有很強的抗發炎能力,所以包括皮膚炎、濕疹、皮膚過敏、痛風,甚至是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等疾病,都會使用類固醇進行緊急治療。

然而,長期不當使用(包括高劑量、高頻率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出現血糖上升、骨質疏鬆、肌肉無力萎縮、高血壓、水牛肩、月亮臉、中心型肥胖而四肢瘦小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多與類固醇使用劑量及時間相關,且會隨類固醇用量減少,而慢慢恢復正常。

 

類固醇藥品的使用要點

 

類固醇藥品依照劑型不同可分為:

  • 口服錠劑、液劑
  • 注射劑
  • 吸入及鼻腔噴霧劑
  • 眼藥
  • 外用軟膏

 

其中口服與注射劑作用範圍大,如果要進行全身性的治療,像是自體免疫疾病就會使用這類劑型;而吸入及鼻腔噴霧劑、眼藥及外用軟膏,主要供局部治療使用,像是氣喘發作、眼睛發炎、皮膚炎等疾病發作時,就會使用這幾種劑型。

 

大多數類固醇屬醫師處方藥,須由醫師依個別體質及病情詳予診斷後才能使用,若對類固醇的使用有任何疑問或服藥後出現不適,應詢問醫師,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疾病惡化。

 

為達最佳治療效果,避免嚴重副作用,使用類固醇應注意下列使用要點:

  • 遵醫囑服藥:應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勿自行增減藥量,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 建議早上服用:如果是一天服用一次類固醇,建議盡量配合天然類固醇的生理代謝時間,在早上服用。
  • 切勿自行停藥: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不可貿然直接停藥,應經醫師指示逐步減量後才停藥,以避免停藥後可能造成的噁心、嘔吐、食慾降低、頭痛、發燒、肌肉或關節疼痛等戒斷症狀。
  • 減少鹽分攝取:服用類固醇期間,避免吃太鹹的食物,可減少水腫的現象。
  • 增加鈣質的攝取:服用類固醇期間,可增加鈣質的攝取,多吃牛奶、乳製品、小魚乾、菠菜等鈣質豐富的食物,以減少骨質流失。
  • 留意血糖變化:糖尿病患者,除了平常飲食上的控制外,也要多留意血糖變化,若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回診請教醫師。
  • 注意個人衛生:服用類固醇可能提高感染風險,應注意傷口清潔、口腔衛生保健,以降低感染風險。
  • 勿空腹使用:類固醇宜飯後服用,若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可搭配使用胃藥。

食藥署溫馨小叮嚀

總歸來說:不要害怕類固醇,只要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多注意使用要點及副作用徵兆,它就能有效地治療疾病,並減少相關副作用。

食藥署提醒,防疫期間非必要少去醫院等人多場所,有慢性病用藥或一般用藥需求的民眾,所持醫師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除了可於就診醫療院所調劑領藥外,亦可選擇至社區藥局領藥,由專業藥事人員提供用藥諮詢服務,以減少進出醫院的頻率,降低感染風險。食藥署最後呼籲,防疫期間建立良好衛生習慣、正確防疫很重要,維持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人潮擁擠及密閉空間請務必戴上口罩,防疫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專家諮詢:

臺大藥學專業學院院長 沈麗娟院長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風濕免疫科衛教資訊

藥理學(第七版) 蔡秋帆、湯念湖、王耀宏合著 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2月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