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6 上午 12:00:00 2340 次瀏覽

你今天闢謠了嗎?食藥闢謠專區3歲囉

文章出處:食藥署

你今天闢謠了嗎?生活中這麼多食藥醫粧謠言,像是吃山藥、豆漿、香蕉、咖啡、香腸、果汁、黑糖、三明治、烤土司、可樂、正露丸、使用染髮劑、止汗劑、護唇膏、凡士林等等通通會致癌,而肉丸、玉米、味噌、蘑菇、紅鳳菜、冰淇淋、太白粉、茶葉蛋、茶、味精、柿子、木耳、花生等全部都有毒;這麼多謠言實在讓人家心裡小鹿亂撞,吃這個也怕怕,吃那個也怕怕,怎麼辦?還讓不讓人吃東西?過生活啊?

還好食品藥物管理署104年4月24日在食藥署網站(www.fda.gov.tw)成立「食藥闢謠專區」,到現在已經滿3年了(耶!我今年3歲!),逐一破解超過300則自Line、臉書、網路論壇等各類平台,涉及食品、藥品、化粧品及醫療器材等不實謠言。而且針對民眾當前最關心的議題,如八仙塵爆事件期間,提醒民眾勿聽信燒燙傷偏方等謠言,即時提供闢謠。同時也受到許多媒體朋友的轉傳及報導,廣為散佈正確資訊,真是謝謝大家<(_ _)>。

不過,胖小編剛開始寫闢謠的時候,壓力山大,半個月都擠不出一篇稿,自己心裡很急,大家也很急,急來急去就是寫不出來,就算寫出來也被退稿,好沮喪喔,還消瘦了10公克,甚至想默默地離開食藥署,躲在家裡畫圈圈。

突然有一天,頭殼好像被雷打到,下筆有如神助,恢復自己下港第一快寫手的能力(誇張,還抄襲王傑的亞洲第一快手),各個業務單位也提供許多專業的建議及補充,所以闢謠專區經過一段卡關後,終於開始有工廠生產線的小量生產實力(只能小量,大量就需要增資上市了)。

後來除了媒體報載外,食力、泛科學也參考食藥闢謠專區撰寫許多關於謠言的文章,像是食力針對謠言內容分為過度解讀、空穴來風、張冠李戴、舊文重炒4種類型,泛科學則是將謠言陷阱分成專家說、神奇效果、你不知道的真相、一定會出事這4種陷阱類型。

 

小編文組,念新聞傳播的,自認自然科學素養比較不足,無法系統性地分析、比對謠言的類型,只能透過觀察法(看著古媽)、深度訪談法(聽古媽說話)、焦點團體訪談法(和古媽聊天)研究後得到一個結論;其實大家根本不在意資訊的內容是否謠言,而是擔心自己的親友受害,所以才會一直散佈資訊,是一種善意、保護的心態。

如果我們能將這種善意再加一點點提醒,或許會更好,太多理性的提醒可能會讓美好的善意受到挫折,所以只要一點點提醒就好,我們就直接從民眾能不能吃、能不能用,將謠言分成三種:不吃也沒差、偶爾吃也不錯、絕對不要信。

(一)不吃也沒差

像是紅鳳菜有毒、泡麵罐頭有防腐劑、頭尾綠的香蕉會致癌、青菜豆腐會結石、深色味噌有毒、柿子+優酪乳=劇毒、西瓜桃子=劇毒、味精有毒、染髮劑會致癌等等謠言,其實不吃不用或少吃少用對生活也不太會有影響。

(二)偶爾吃也不錯

像是吃鳳梨治關節炎、喝大骨湯補鈣、吃麻油蛋治咳嗽、龍眼顧眼睛、黑木耳治血栓等等謠言,雖然幾乎沒有任何效果,不過偶爾吃吃也不錯,當然還是要記得去看醫生,只有醫師才能針對身體症狀做出正確治療,仰賴食物則幾乎無效或是效果難以界定。

(三)絕對不要信

像是吃血壓藥血糖藥會傷肝傷腎、用椰子油可以治眼疾、蓮花睡蓮食品可以抗癌、蜂蜜治百病、喝荷葉灰的水可以減肥等等謠言,都可能會謀財害命,不僅僅是騙光你的錢買很多椰子油、蓮花睡蓮產品等等,也讓你延誤就醫或是拒絕用藥而導致病情惡化,這種需要賭命賭錢的資訊絕對不要信。

食藥闢謠專區已經成立3年了,解析了1個謠言,這世上又會有10個謠言誕生,或許我們能做的有限,但是我們還是會持續努力地去闢謠,而且闢謠這工作很有成就感喔,至少小編吃buffet時毫不忌諱地大口吃螃蟹和柿子,腸胃不適嘛,又不是頭一遭。

 

參考資料:

行政院〈網路謠言百百款 「食藥闢謠專區」報你知〉

食藥署-食藥闢謠專區

食力〈戳破2017十大食謠言〉

食藥好文網〈網路瘋傳的健康資訊,真相竟然是這樣〉(泛科學撰稿)

 

用LI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