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平時我們俗稱的胃藥或胃乳(片),其實就是「制酸劑」。市售制酸劑成藥相當普遍,通常不是單一成分而是含多種成分複方,其作用僅為中和胃酸,降低胃中的酸度。胃酸是身體殺死細菌的第一道防線,長期服用制酸劑,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反而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
吃藥並非一定要加製酸劑,因為有些藥品的藥效會因為併用制酸劑而降低,甚至失效;因此民眾應該另外諮詢專業藥師,若所服用藥品可於飯後服用,也可以減少可能引起的腸胃不適。
此外制酸劑並不能防止因藥品、幽門桿菌所引起的胃腸潰瘍,而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的致病原因眾多,胃酸過多僅為其中之一,並非服用制酸劑即可。所以建議民眾有腸胃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就診,由醫師診斷並評估適切治療的藥品。
食藥署提醒民眾使用胃藥的「五要」、「五不」原則。要知道用藥風險、要看清藥物標示、要諮詢醫藥師才用藥、要告知醫藥師病況、要遵醫囑用藥。不主動要求胃藥、不隨意併用處方藥及胃藥、不長期服用胃藥、不食用咖啡、菸、酒、檳榔及辛辣食物等刺激性物質、不亂買藥。詳情可至食藥署網站的文宣品下載專區搜尋"五要、五不"後下載相關資料。